漆艺工艺:
漆器工艺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一项,其核心材料是取自漆树的天然漆,国人称之为“大漆”,和现今流行的“化学漆”有天壤之别。
实际上,“漆”所指本就是大漆,而化学漆仅为“涂料”,与“漆”本无干系。而今,化学涂料已经头顶“漆”字,遮盖了大漆本来的面目。比如,一说到“漆碗”,大部分人都会认为是刷涂过化学涂料的碗,担心危害健康而不会用作餐具。其实,天然漆器绝对是无毒无害的绿色环保用具,具有防腐、防潮、轻便、色泽沉着优雅等优点。大漆不是化学漆,化学漆涂层美感多浅薄,大漆成膜后温润含蓄,现在多用于艺术品创作,是天然环保的,对人体无害,因此就算使用与食用器具中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天然大漆是世界公认的“涂料之王”。大漆深沉、含蓄、浑厚、优雅,因此也难得。漆树需要生长十年才可以进行采集,一棵漆树整个生命周期只能割出 10公斤生漆,3000颗漆树采集一公斤生漆,并有着严格的割漆制度和方法,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漆树死亡,故有“百里千刀一斤漆”的说法,亦造就了大漆制品的珍贵!
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和任务:漆艺创作实训室立足弘扬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吸引各艺术精华,提倡以人为本的手工文化,配备漆艺创作实训所需的齐全的系列工具。漆艺创作实训室可开展漆画设计与制作、漆器的设计与制作、漆艺立体造型的设计与古琴制作、金缮陶瓷修复等的实训项目。学生可自由选择工具,充分展示自己的艺术个性,探索漆艺领域的各种可能性。
古琴工艺: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古籍记载伏羲作琴,又有神农作琴、黄帝造琴、唐尧造琴等传说;舜定琴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七弦;可见中华古琴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琴曲存世3360多首,琴谱130多部,琴歌300首。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宣布,中国古琴被选为世界文化遗产。2006年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
陶土工艺:
陶艺工作室现有练泥机、陶瓷拉环机、自动电窑、车模机、吹釉间、泥板机、泥条机、拉坯机等设备。工作室主要承担《陶艺制作》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与实训任务。
工作室培养总体目标是,培养在陶瓷艺术领域具有较高较专的专业人才,即培养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并在本专业领域具能独立创作、运用的专业人才。
大学教给学生的不只是简单的专业技能技法,更应该重视学生艺术个性化的培养就所谓的因材施教,更应该重视美学的教育,审美的教育,是培养能为社会服务的有志向、有道德、有能力的艺术工作者。
学习陶瓷立体造型和材料学基础,学习陶艺基本成型技法基础,培养陶瓷材料运用能力。
生活体验与创作,创作与实践,根据每位学生自己的兴趣点选择陶瓷产品设计或陶瓷艺术创作方向。
扎染工艺: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也是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之一,扎染工作室是各专业方向学生(数字媒体艺术、网络与新媒体、环境设计等专业)进行实验教学的手作工作室,传统的民间工艺扎染课引进校园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有必要学习的一门手工艺术课程,更能够弘扬传统民族文化。目的了解手工扎染的含义和艺术特色,掌握手工扎染的步骤。通过学习手工扎染, 进一步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艺术,培养学生对民间传统工艺的热爱。
在创作过程中进行了产品多样化、产品多样性的原则创作,更加丰富了工作室内容。
随着时代变迁,传统手工扎染从图案、色彩、工艺、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以及、地域、观念、带来的影响都有所不同,我们现在所做的就是要对民间扎染艺术的质朴、纯真、深邃的原创性进行挖掘,并把扎染的文化内涵继续传承和弘扬。
实训项目:漆器工艺、古琴工艺、陶艺制作、扎染工艺
覆盖专业:视觉传达设计、艺术教育、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美术学、音乐学、舞蹈学
实验目标:实训室立足弘扬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吸引各艺术精华,提倡以人为本的手工文化,工作室配备实训所需的齐全的系列工具。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1992-2023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滇ICP备05007082号-1
Copyright 1992-2023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