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美艺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20级美术学专业师生前往宣威尼珠河景区进行写生活动
为了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创作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的审美能力,让学生真正体会绘画架上绘画与室外采风创作能力的结合,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今后进入社会打下基础,为探寻乡村美,传承乡村民族文化特色及大自然独特的魅力。2020级美术学专业学生于2023年6月3日至6月8日期间在马惠龙教授、杨东昌教授的带领下前往宣威尼珠河景区进行为期一周的写生活动。
写生第一天,经过几个小时的山路,同学们终于到达山清水秀的普立乡,整理行李,便赶上夏日的尼珠河峡谷,山谷山水灵秀、植被葱郁、其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两岸绝壁千仞、山势险要、沟谷纵横、十分壮观。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乘坐了世界最高的户外垂直观光直梯(青云梯),雨后,学生们感受到了尼珠河大峡谷的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树木青翠欲滴、整个尼珠河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
唐代画家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印象,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我们外出写生课程也是美术学科必不可少的一门必修课程,是提高学生审美和感知能力,表现和创作艺术美的一种直接方式,体验人文历史文化的一种间接形式,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主要方法与手段。
写生自然不仅带给我们的鲜活感受与陌生感,刺激我们麻木的神经,促使学生们放下经验去解读自然,写生应该是非经验的艺术创作与探索,建立形式的眼光去观察与写生,而非用自然主义的常人之眼去看待与再现自然,由此进入形式的世界,理解绘画语言的意义,逐步形成个人语言面貌。
择一处风景,握一支画笔,所见皆可入画,在此时此刻感受画笔与夏天之间的奇妙碰撞,记录下布满阳光的瞬间。与艺术相遇,让我们看看20级美术学学子在初夏里的感受的大自然。
文字:侯施惠 杨东昌
图片:侯施惠
编辑:孙国灵
初审:孙国灵
复审:徐 达
终审:郭亚东
Copyright 1992-2023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滇ICP备05007082号-1
Copyright 1992-2023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